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丨Blue Ocean丨

为师者 海一样的心胸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教学模式引进不能生搬硬套  

2017-01-23 20:00:04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近年来,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,全国各地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,比如,江苏省东庐中学的“讲学稿”、江苏省洋思中学的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、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“自主学习”,以及时下的翻转课堂模式,等等,都曾经风靡一时。

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,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,具有可操作性,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。然而,引进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,因为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灵丹妙药,包医百病。

教学模式引进不能生搬硬套 - 教育星空 - 教育星空

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,地域不同,果实也不同。具体而言,每所学校的师资状况、学生素质、办学条件、教师的教学思路、教学方法、教学风格等方面与外地其他学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。学校的文化底蕴也不同,移植别人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效果也必然不同。面对上面诸多问题,教师要摒弃盲目的“拿来主义”思想,避免生吞活剥、邯郸学步,把学生当成试验品,而是要结合本校实际,反复论证和实践,待到经验比较成熟时,再逐步推出自己的教学模式。这样才能增强课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克服盲目跟风、劳民伤财、时间不长就流产之类的弊端。

推行新的教学模式要让教师先走进教学模式,即“入模”。当一种新的模式出现时,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。他们或者瞻前顾后,举棋不定,或者担心改革不成功,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,其主要原因是懒惰思想在作怪。长期坚守的老教法不愿丢弃,新方法又不能信手拈来,需要学习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,用心揣摩,反复实践才能熟练地运用。对此,首先,学校领导要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,形成共识:改革是大势所趋,不改没有出路,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。其次,可以让骨干教师先上研讨课、观摩课、示范课,通过典型引路,以“点”带“面”,逐步推行,使全体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。再其次,应引导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流程的研究,理清思路,狠抓细节操作。比如,可以通过让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并组织同学科的教师开展听课、评课研讨活动的形式,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,通过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,使大部分教师对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运用自如。

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,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,一些好的环节、做法、教法就会沉淀下来,成为宝贵的经验;而一些不适合本地需要的部分则会被改进或摒弃。在运用新模式的过程中,各学校要引导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,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,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,汲取百家之精华,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融为一体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充分体现“以教师为主导,以学生为主体”的教育理念,鼓励教师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,形成自己的思路、方法和风格,摆脱教学模式的束缚,达到“教无定法,贵在得法”的自由境界;让学生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,进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益。

总之,课堂教学改革要摒弃盲目的“拿来主义”思想,立足本校实际,反复论证与实践,不断总结反思,逐步推行,不要生搬硬套,试图一蹴而就。在推行的过程中,不妨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,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、方法和风格,成为有特色的教师,从而真正提升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。

(来源:中国教育报 阅读原文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